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举案说法:泄密事件,有“章”可循

太平洋在线手机版 74 3

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纵观诸多失泄密事件,我们当以案循迹、以案为鉴,分析其背后的规律,加强针对性防范措施,避免重蹈覆辙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有“章”可循" >

案例1:起草摘抄不定密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变相脱密’是大忌

某市下属区直部门办公室主任张某在起草向区委常委会的汇报材料时,违规摘录上级会议涉密文件有关内容,且未按规定标注密级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区委常委会召开后,张某所在部门将汇报材料交区委办公室制作成电子版学习材料,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区委常委会列席单位。区教育局收文后,又将该电子版材料转发所属单位,后被某幼儿园工作人员上传至互联网,造成泄密。

案例2:遮挡复制密件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引发连锁问题

2015年1月,某县政府工作人员毛某值班时收到上级下发的1份秘密级密码电报,县主管领导要求交县安监局承办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毛某未经请示批准,擅自遮盖文件抬头、密级和“密码电报不得复印”等字样,复印涉密文件后交县安监局人员刁某。刁某根据局领导要求,加上县安委办文件抬头,再次印制该密件,发给县安委会成员单位。该县教体局领取文件后上传至县教育网,造成泄密。

以“海恩法则”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日常暴露的一些苗头性问题若不重视,极有可能引发“质变”造成泄密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思维前置,查保密文化建设之失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案例1中,张某起草密件不定密、摘抄密文不脱密,通过邮箱发送“电子密”不警觉,连续违规行为表现出个人保密意识之差、单位保密文化之弱。保密文化建设是保密工作的“软实力”,然而,有的单位对此不重视,日常保密宣传教育不够,过分倚重领导批示、文件规定和会议强调,满足于“看得见”的行政管理,必然导致涉密人员保密意识、防范常识缺失,致使违规隐患屡查屡在、违规行为边改边犯,泄密事件层出不穷。

见微知著,查保密制度落实之失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案例2中,县政府办、安监局、教体局的连锁违规行为,就是保密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的,若有一个环节能够及时制止,就可避免泄密。工作实践中,手机微信发送工作动态、涉密文档随意收集拷贝、汇编密件不审批登记、涉密办公设备不粘贴标签等,这些违规行为看似“小毛病”,往往引发预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亡羊补牢,查保密组织功能之失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海恩法则”告诫我们,有问题隐患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问题却不及时改正,一错再错,长此以往便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上述两个案例中均有一连串泄密隐患,都可以从保密组织失职失察上找到答案。事实上,一些经常发生失泄密事件的单位,往往存在保密组织不健全、领导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保密管理时松时紧,涉密底数不清不楚,风险隐患时常出现,这背后都有组织功能缺失的影子。

展开全文

防微杜渐,查保密检查整改之失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海恩法则”启示我们,要注重在小问题初现端倪、尚未引发重大事故前加以遏制。保密检查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有力的抓手。然而,一些单位往往存在保密检查不全面、问题整改不及时、隐患清零不彻底等问题,还有的单位隐患发现了但解决不好,事故苗头察觉了但处理不好,不敢于揭短亮丑,怕伤面子、丢帽子,甚至排查隐患走过场,解决问题打“擦边球”,造成问题积少成多,非常危险。

以“墨菲定律”分析深层原因

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的“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将“墨菲定律”应用在失泄密事件原因分析上,则说明如果存在可能引发失泄密的风险或者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即使此种风险或行为造成泄密的可能性很小,也极有可能发生泄密。

案例 3:违规拍摄转密件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为图方便酿大祸

案例4:涉密电脑频连外网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屡次违规徒留隐患

2014年 12 月,有关部门发现,某设计院1台涉密计算机违规连接互联网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经查,两个月前,该院工程师魏某擅自将1台涉密计算机从单位带回家并连接互联网,被计算机内安装的技术防护系统阻断。随后,魏某将计算机硬盘格式化处理,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规避专用防护措施,再次连接互联网。事发后,魏某被予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处分。

结合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工作中放任隐患或者违规操作,也许1 次、10 次、100 次都没有泄密,但第 101 次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因此,对任何问题都不能轻视,应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实际工作中,人们通常抱有以下几种错误心理。

鸵鸟心理,无视隐患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对任何隐患都不能视而不见,看不到隐患才是最大的问题。工作实际中,有的人把检查当“找茬”,把督促当“添乱”,有问题总想藏着掖着,以为没被发现、不被通报就不用担责,结果问题越捂越大,最后“爆雷”。这种心理,恰似遇到危险时就把头埋进土里的鸵鸟,自欺欺人。案例4的魏某就是如此。事实上,泄密隐患暂时未发现不代表泄密事故永远不发生,一旦有一天“东窗事发”,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职,也必将被追责问责。

从众心理,无惧隐患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有人认为,有些违规行为存在普遍性,即便处理起来也法不责众,久而久之便“见怪不怪”。例如,有的单位对携带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参加涉密会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单位对重要涉密人员只管“8小时内”、不问“8小时外”,这些行为都是把敌情看淡了、把隐患看远了、把危害看轻了,致使问题次次查次次有,“清零”整改总不到位。“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对小概率事件要知敬畏,只要存在泄密隐患,哪怕再小也应当及时消除。

以“酒·污水效应”健全防范措施

如果把一汤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汤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这便是管理学中的“酒·污水定律”。这个定律的启示在于:对于坏的东西,哪怕只占很小部分,也会损害全局,必须及时处理。将之应用于保密工作,便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木桶效应”,即哪怕其他制度措施再完备,仅仅“一汤匙污水”的泄密隐患,也足以造成严重的后果。

案例 5:密与非密混处理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审批不严传官网

2015 年6 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政府网站违规刊登涉密文件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经查,某市发改委综合科接到市政府通知,要求其门户网站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该市发改委办公室负责文件存档的闫某疏忽大意,误将3份秘密级文件混在可公开的文件中交办公室副主任曲某,曲某直接将文件交电子计算中心主任文某。由于闫某、曲某、文某3人均没有严格履行保密审查及信息公开审批程序,导致电子计算中心工作人员李某直接将涉密文件扫描件原文上传至发改委官网,造成泄密。

案例 6:为帮家人拍密件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微信发送受处分

2017年10 月,某市机关业务科科长陆某向单位保密员张某借阅1份机密级文件查阅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用件过程中,陆某发现文件中有些内容对妻子业务工作有所帮助,自认为“家人学习参考并非直接使用,问题不大”,便用手机偷拍文件部分内容,通过微信发给妻子张某。张某收到后并未向外转发,仅留存使用。事发后,陆某被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调离原工作岗位;陆某主管领导韩某被党内警告处分。

上述案例显示,抓保密工作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树牢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切实把每一项风险、隐患、问题都想得更严重一些,把预防工作和防范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要加强建设,综合防范施策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一汤匙污水可以污染一桶酒,一处保密短板可以引发一连串泄密事件。一个单位的保密制度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与缺陷,这就需要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及时完善。实际工作中,要健全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等多种管理手段,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做到风险隐患在哪里、保密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哪里不放心、哪里保密工作就多用心。同时,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研究运用保密技术对风险点进行监测、预警、评估和管理,提升技术防范能力。

要严明制度,依法从严管理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上述规律和泄密案件告诫我们,任何一次泄密都是从“小概率事件”慢慢演变成“大概率问题”。制度执行不严格,是造成泄密最大的风险。因此,要坚持依法依规治密,全面从严管理,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保密部门各司其职、各担其责,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违规操作引发的泄密事件。

要抓实检查,全面排除隐患埋雷大师苹果版2017。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经常性保密检查是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的有力手段。要坚持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盯住重要人员、重大任务、重点领域等,“过筛式”清除隐患。检查中要把重点放在整改上,建立清单挂账销账,督促存量隐患清零。同时,加大追责惩处力度,坚决亮明“铁律”“红线”,促使人人明戒惧、知敬畏。

来源:国家保密局

标签: 举案说法 可循 泄密 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